过去两周,A股再度遭到空头袭击,ST类股票的不断跌停,使得悲观情绪外溢到整个市场,上证指数再度考验3000点,“股王”贵州茅台一度跌破1600元/股,逼近今年1月份的低点。
恐慌之下,有人感觉股市就像无底洞,草木皆兵地恐慌抛售。但事实上,股票不过是穿着股票外衣的债券,当前A股中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为2.98%,而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.319%。
所有的投资其实都在相互竞争投资者的资本,基准点无疑都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。A股的平均收益可以视为接近3%的股息率,另外附加不低于GDP的增速。过去两个月中,储蓄式国债“秒光”,在优质资产荒的背景下,A股越往下行无疑吸引力会越大。
回顾A股30年来的历史,当估值本身就处于低位时,在恐慌裹挟下望风而逃的投资者往往错失随后而至的上涨,那些有勇气不随波逐流并在恐慌中买入或者坚守的投资者,才能收获资本市场的长期收益。
“大范围的恐慌是你的朋友,因为它提供物美价廉的资产,而个人恐慌是你的敌人。”诚如巴菲特所说。在2013年6月、2016年1月和2018年12月的大面积恐慌之后,坚守的投资者均在此后两到三年的时间中获得了良好的收益。
股利是股市底气的来源
统计数据显示,用过去12个月派发的股息来计算,当前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为5.57%,沪深300的股息率为2.98%,上证50的股息率为3.76%。
尽管股市的走向短期受到恐慌情绪的主导,但趋势的变动并不会影响股利的派发。沪深300等核心市场指数背后的公司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,它们拥有稳固的行业地位、良好的经营情况、充沛的现金流和派息能力。
分析人士认为,随着新“国九条”对现金分红进行监管、国资委对央企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考核等措施的实施,A股的股利支付率将会从原来的30%左右提升至50%以上。这些隐含条件意味着,动态地看,A股的股息收益率将进一步提高,A股的吸引力还在进一步加强。
市场上并不缺资金,储蓄国债被资金“秒光”已经成为近期一种现象级的金融景观。市场缺的是信心,资金仍在择时等待中。
然而,择时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成本,就像耶鲁基金已故首席执行官大卫·斯文森所说,1987年大崩盘发生后,资金躲进了债券市场,一直到了1993年,低风险组合持续了多年,而低风险意味着低收益,高等院校的捐赠资金遭受了巨大的机会成本损失。
投资考核的是整个赛季
从短期来看,恐慌或许导致了股价的跳水,但从长期来说,代表国家最好经济体的股市往往远远跑赢利率固定的货币性资产。
以2018年为例,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,上证指数下跌了24.6%,个股更是惨不忍睹。但如果能够不为暴跌所恐吓,坚持持有真正能经历住时间考验的公司,投资者在随后的几年内不仅能收回2018年的跌幅,而且收获了差不多翻倍的涨幅。
在2018年至今的6年时间里,A股仅有两年的幸福时光,却有四年惨淡的调整。上证指数2018年初为3400点,当前上证指数仅有3000点。
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,仍有680只个股相比2018年初上涨超过30%,这意味着,它们的6年年化复合收益率超过4.4%,跑赢了固定收益类产品。这类公司占到上市公司数量之比为30%,市值比重超过50%。
其中,还有350只个股在过往6年的时间里取得了10%以上的年化复合收益率,数量占到同期上市公司的10.8%,市值占比为30%以上。
如果从2021年初以来持续三年多的调整来看,A股基本是一个负回报的市场。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到2018年初,尽管经历了大幅波动,但持有好股票的投资者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
正如泉果基金近期所说,有一个反直觉的是,不论是面对市场还是生活,一些短期的权宜之计,对于长期来说反而是不利的。从短期来说,投资利率为2.5%的国债可能是非常幸福的选择,尤其是在当前A股出现一定程度恐慌之时。但长期来说,股市不仅提供了超越国债的利率,还附赠了年化6%—7%的增长率。
投资的目标是整个赛季。普通投资者的理财周期可能贯穿生命中整个收入大于支出的阶段,这个阶段长达二三十年。对于致力于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保值的投资者来说,他们需要在这个漫长的阶段取得超越通货膨胀的收益率。A股估值已经位于历史低位,持有好股票胜过持有国债等货币性资产。当然每个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有所不同。
巴菲特曾说过,不少投资者一见股价上涨便欣喜若狂,一见股价下跌便一蹶不振,简直不可理喻,这种反应毫无意义,就像自己某天买了个汉堡,第二天再来买时发现它涨了价就高兴不已,觉得自己前一天捡了便宜一样。“如果你一生都要买食物,就会对价格的起伏见怪不怪,投资也一样。”
段永平认为,投资就像打高尔夫,高尔夫主要是看整体成绩打了多少杆、多少洞,而不是看某一个部分,一部分人都更关注为什么你这一杆打得这么好,其实高尔夫是用全场来计算你的成绩。
在整个赛季中,关键是要做到不随波逐流。正如大卫·斯文森所说,如果没有严格的投资步骤,全面的投资分析、严格的政策落实,组合操作就变成了“跟着潮流走”,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,如果研究逻辑不够连贯,又趋向市场共识,那么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