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中国经济“半年报”显示,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1.7万亿元,同比增长5.0%,其中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.7%。这一成绩与今年全年“5.0%左右”的增长目标基本持平,也与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%的预期保持大体一致。在世界范围内,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。
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,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的情况下,这份成绩来之不易,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强、潜力大、活力足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,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。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,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快于美国、欧元区、日本等主要经济体。上半年经济数据中,“稳”字非常突出,中国稳住了增长、稳住了物价、稳住了进出口,在动荡的全球经济中发挥了“稳定器”作用。
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另一个关键词是“进”,“进”就是调结构、转方式、提质量、增效益。产业向“新”向“绿”转型是上半年经济的亮点: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继续增长,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,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,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,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。中国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条不紊地展开,有些成绩没有直接体现在GDP数据中,有些投入尚未取得盈利和回报,但它们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“含金量”和可持续性,有助于增强经济防范风险的“抵抗力”,这些都是GDP背后的重要指标。
上半年经济数据的亮点,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精准发力。无论是财政政策的积极作为,如减税降费、增加公共支出,还是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,如多次降准、定向支持小微企业,都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稳定恢复。此外,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加大,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不仅直接刺激了需求,也为长期发展蓄积了动力。不管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经济政策,都是充满长期主义眼光和实践坚持的。
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,尤其需要排除外界干扰的定力。耐人寻味的是,当中国锚定高质量发展之时,西方舆论对中国经济的评判却开始“唯GDP论”了。一些西方媒体围绕中国二季度GDP增长减缓的数据大作文章,这些噪音与贸易保护主义及逆全球化的抬头形成呼应,试图否定中国经济取得的最新成就,打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态势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今年上半年,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%的关税,恰恰是对中国“新赛道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好证明。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用“形有波动、势仍向好”来概括二季度经济运行,应该说是公允和客观的。中国经济又到了爬坡过坎的阶段,我们对困难和挑战有着充分的估计。今年以来,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,通胀具有黏性,地缘政治冲突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,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困难。在国内,也存在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,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,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。但经济稳定运行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,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还在继续累积。
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,也在不断坚持增强让中国经济静水流深的内生发展动力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,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红利空间将继续释放,增长潜力将被持续激发。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,看待中国经济的眼光也应该更具有纵深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